電弧爐爐襯在煉鋼過程中處高溫狀態(tài)下,不斷地受到機械沖砌和化學侵蝕作用,每爐鋼冶煉后爐襯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尤其是在渣線的高溫區(qū)更為嚴重溈了使爐襯保持一定的形狀,保證正常冶煉和延長爐襯的使用壽命,每次出鋼后必須進行補爐。補爐材料采用和爐襯本身相同的材料,堿性電弧爐的補爐材料一般用鎂砂、白云石并摻加部分瀝青。有的廠全部使用白云石效果也不錯。補爐材料的顆粒大小和用量多少,各廠根據(jù)材料來源各有規(guī)定。
補爐原則是什么?
補爐應遵循以下原則。
(1)快補。出鋼完畢應立即進行補爐,并在事先做好準備工作。補爐時,要相互密切配合,以縮短補爐時間,使渣線呈黏性軟化狀態(tài),有利于補爐材料的黏結。
(2)熱補。利用出鋼后爐體余熱,迅速使補爐材料燒結好。須指出,有了快補才會有熱補。
(3)薄補。薄補利于燒結,所以每次投入的補爐材料不能太多,一般厚度在20-30mm較好。次投補太多,易使補爐材料滑到爐底和爐坡上去。
三個原則,一個目的,都是為了使補爐材料燒結好。如果爐子損壞嚴重,需分批補爐,每補一批后要放下電極進行燜爐燒結。
補爐方法是什么?
在正常情況下,出鋼后應迅速升高電極搖平爐子,撬掉假門檻,對爐襯損壞部位進行補爐口一般先用鐵鍬補出鋼口兩側渣線、2號電極附近渣線以及其他渣線部位戶同時用大鏟補好爐門口兩側及渣線部位。也有的廠根據(jù)爐門口易冷卻而先用大鏟補爐門口兩側及高溫區(qū)渣線,隨后把爐子向出鋼口方向傾斜10。一20。用鐵鏟扔補出鋼口兩側渣線和高溫區(qū)渣線。
實踐觀察,爐體最易損壞的部位是2號電極附近的渣線、出鋼口兩側、爐門口兩側,補爐時應重點修補。
特殊情況處理如爐底有坑。爐底有坑時鋼液難于倒凈,如不處及修補,會造成穿爐事故。其中如含有下爐鋼種不需要的元素時,可能使下爐成分不合格,所以必須認真對待口修補前必須倒凈爐底殘鋼,否則爐底坑補不牢。如果鋼渣未倒凈,應迅速補好出鋼口下方爐坡。傾動爐子到出鋼位置,使坑中殘鋼倒出并凍結在爐坡上,然后搖平爐體。如坑內還有少量鋼水倒不出,可在鋼水上加些冷料(如白云石),使;再用鐵耙將坑內冷料和殘鋼一同扒凈O-如果爐底坑,小,用瀝青鎂砂或鹵水鎂砂把坑補平。如果爐底坑大,要先補幾塊瀝青鎂砂磚,再用鹵水鎂砂補平,如有條件能在鹵水鎂砂中拌和一些二氧化鈦( Ti02 )效果更好。補好爐底后,關閉爐門放下電極適當燜一些時間,使修補處燒結牢并去除氣體。裝料時應注意不要沖擊損壞修補之處,所以裝料前在修補處要用廢舊鋼板盍住,爐底適當多鋪些石灰,裝料時料罐應盡量靠近爐底。下爐冶煉時,須防止劇烈沸騰。
在爐體使用后期,爐墻往往塌落或出現(xiàn)孔洞,如不及時修補,會使爐殼燒壞或受高溫而變形。爐墻修補一般是在裝料后進行,用吊一塊小鋼板插入爐料和要補的爐墻之間,在爐墻和鋼橋夕-閱,先灌人石灰到塌洞的下沿,然后再灌人瀝青鎂砂填補孔洞。也有將補爐材料用鹵水、白泥或水玻璃等作黏結劑(摻加少量二氧化鈦粉),在出鋼后向爐體損壞部分投補,然后降下電極燜一段時間,使其燒結牢,并把鹵水、水玻璃中的水分蒸發(fā)掉,這稱為濕補。爐墻經過濕補后的下一爐操作。
更多信息
請直接與我公司服務人員聯(lián)絡(熱線電話:0769-82621066/400-699-1286),以獲得更多的有關為什么要補爐,補爐的材料有哪些,補爐方法是什么及其它
結構鋼、合結鋼、合金鋼、合金結構鋼、
易切削結構鋼、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軸承鋼、彈簧鋼、耐熱鋼、日本合金結構鋼SCr420、日本SCM415結構鋼、13Cr11Ni2W2MoV耐熱鋼、15Cr12WMoV(1Cr12WMoV)馬氏體耐熱鋼等的選擇、應用、熱處理及庫存等相關資料。
資料來源:東莞市弘超模具科技有限公司結構鋼事業(yè)部
『版權所有,轉載或引用請注明鏈接和出處』